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对比 车型对比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2.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经历了什么3.中国豪华车崛起第三道路:红旗汽车以“技术自信”重构市场4.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澳洋顺昌(002245)、鹏辉能源(300438)、

1.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2.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经历了什么

3.中国豪华车崛起第三道路:红旗汽车以“技术自信”重构市场

4.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

动力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688567)、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澳洋顺昌(002245)、鹏辉能源(300438)、欣旺达(300207)。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与装机量、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中国加氢站数量

1、动力锂电池呈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痛点待解决

——疫情影响下,动力锂电池需求保持增长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动力电池的研发重点,具有能量损失小、转换效率高、加速快等显著优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供需规模较2019年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154.5

GWh,同比增长142.9%;出货量为220 GWh,同比增长175%。

——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问题为主要痛点

电气化是双碳愿景下交通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比内燃机汽车排放的废气更少,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便是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然而,锂电池作为交通动力存在续航短的劣势。相较于燃油汽车而言,纯电动汽车存在的最大痛点便是续航里程,传统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可以开到600公里乃至更多,但普通的纯电动汽车只能跑200-400公里,而续航里程可达到500公里以上的高性能纯电车则将面临价格难以下调的困境。在雨天或低温天气,动力锂电池受环境影响明显,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充能耗时较长也是动力锂电池的一项短板。对比来说,传统燃油车仅需几分钟便能将油箱加满,而纯电动汽车即使是快充,充电至满格也需耗费一个小时左右,慢充耗时更是长达6-8小时。大幅上升的充能时间使得纯电动汽车使用体验感降低,是抑制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长的一大阻碍。

此外,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根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至少涉及25个品牌车企,38款不同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等多个不同用处车型。除了电池的自燃隐患外,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也存在诸多事故风险,例如“智能化”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及辅助驾驶功能过度营销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氢燃料电池技术难度大,与锂电池互补为最佳发展方向

——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氢燃料电池在动力锂电池存在的续航短、充能耗时长、安全隐患等问题上均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氢燃料电池的回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动力低碳化的一大发展方向。然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技术难度大、催化剂成本高昂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落地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有9246辆。可见,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市场刚刚起步,市场仍不成熟,处于幼稚期。据工信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中国加氢站建设慢,规模化应用困难

2016-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逐步增长,但整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加氢站有180座在运营、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设,148座规划建设。我国现有加氢站中多数投资规模超过1200万元,上海驿蓝金山加氢站甚至耗资高达5500万元。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较长的投资回报期是我国加氢站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障碍,现阶段多数加氢站还处于亏损状态,存在终端用户用氢难、用氢贵的问题,终端需求增长乏力必然又反过来制约加氢站的建设与扩张。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其配套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困难,也是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一大障碍。

注:饼图数据为截至2022年3月底最新数据。

——氢燃料电池在专用运输领域具备优势

分析发现,无论是动力锂电池还是氢燃料电池都存在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痛点,如何解决或规避痛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新能源交通动力发展的关键。寻找各自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便是优势利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从销量结构来看,目前商用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重点。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增销量1894辆,商用车为绝对主力,其中客车1042辆、重卡777辆。

与燃油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零碳排放、转化效率高等比较优势;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充能耗时短、安全隐患可控等比较优势。这些比较优势决定了氢燃料电池在长距离、连续工作时间长、载重大等应用场景的适用性较高。而针对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氢燃料电池发展可从应用场景清晰、行驶路线固定的专用车入手(例如物流车、环卫车等),利于加氢站的布置和建设。

——氢燃料电池在航空运输领域大有可为

民用航空碳排放规模占交通运输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且航空排放是在高海拔地区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类似地源排放的2-4倍。可见,航空是交通动力降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而言,航空运输也是氢燃料电池的优势领域之一。氢能源的质量能量密度远超其他能源,且一个完整的氢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可以比同等质量的电池电力系统多储存3-5倍的能量。要想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供应,除了通过技术研发提高能量密度外,一般还可通过扩大电池体积的方式实现,然而,飞机对动力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均存在较大限制,动力电池在航空领域应用困难,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锂电池的有利互补。

总体而言,未来氢燃料电池将在长距离运输、专用车领域及航空领域发展较快,与锂离子电池形成良性互补。

3、燃油份额将逐步减少,但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完全取代

——“碳中和”目标下,燃油动力份额下降为必然趋势

“双碳”愿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碳减排”相关目标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在新增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未来燃油作为交通动力的份额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同款燃油车指导价普遍低于同款新能源车补贴价

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障碍,高生产成本带来的高售价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来看,从低价低端到高价高端,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动汽车,其补贴后的价格普遍高于燃油版同款车型的指导价。以长安逸动以及逸动新能源为例,燃油版逸动的指导价为7.29-10.39万元,而逸动新能源(纯电)的补贴后指导价为12.99-14.99万元,即使政府对新能源车有补贴,新能源版的售价也比燃油版高出5.7万元。

注:指导价查询时间为2022年3月。

——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相较于燃油车而言,电动汽车的一大竞争优势为“绿色环保”。虽然纯电动汽车在排放上的绝对优势毋庸置疑,但值得思考的是,电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不可视而不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力格局仍以火力发电为主要途径,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比在六成以上。在煤电主导的大环境下,电动汽车的部分排放被转移到了上游。

此外,电池的循环利用寿命较低,大量废旧电池处理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再度污染。根据绿色和平发布的《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2021-2030年,中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过700

GWh,虽可通过有效地梯次利用减少部分碳排放,但电池回收端带来的污染仍不可忽视。

可见,电动汽车的清洁环保更多的只是在使用阶段,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电车的真实环保效益有限。

——传统汽车厂商仍然在内燃机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内燃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朝着高效化、低碳化方向进步,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是燃油车减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目前,全世界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在30%-38%的范围内,少数发动机的量产热效率突破了40%。比亚迪推出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了43.04%,超越丰田、本田、马自达成为当前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助力燃油车节能减排,未来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燃油动力与新能源的环保效益差距有望缩小。相较而言发展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内燃机技术,或许仍会更受商业应用的青睐。

综上所述,未来传统燃油车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基于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和不断进步的内燃机技术,真实环保效益存疑的锂电动力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燃油动力。

4、未来或将形成燃油、锂电、氢燃料“三足鼎立”的格局

基于以上分析,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认为,燃油动力基于其长久以来积淀的稳定需求及部分性能的不可替代性,短时间内不会被新能源动力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在各自的比较优势领域发展,可形成良性互补。未来几十年,交通动力市场或将由燃油、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三足鼎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谈谈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瓶颈:

1.技术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新兴汽车产品整体水平同步增长,所有年轻厂商都不具备国际90后水平的整车研发能力。在国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但其质量和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较大。

2.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发达

我国的汽车,虽说是从我们国家的汽车厂里生产出来的,挂着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的名字,但是我们都知道,我国汽车的零部件都是由其他的国家生产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好多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商比汽车生产商更重要。如果有一天,其他国家不再为我们中国提供零部件,我们中国也许无法生产出一辆很有质量 的汽车。

3.出口秩序混乱,打着低价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但是,由于缺乏指导和固定的出口规范,国外市场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汽车在国外,对汽车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这会导致汽车价格的下降。双方在进口上都输了。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管理好自己,避免车企之间的内讧。自主品牌成为汽车出口的主力军。

4.人才的缺失

在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的生产厂里面,好多人都是年轻人,人才的流动和缺失特别严重。虽说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但是在自主研发方面,经验比激情和理想更重要。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才能生产出来更好的汽车。因为没有技术的积累、人才的积累,制作出来的汽车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5.没有自己的追求

有人说人如果心中没有了希望,那他活着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这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追求,这个企业就不能称作一个企业,更不用说是成功的企业。对于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他们多数是合资企业,而且基本的利润都是来自于合资工厂,只有依靠外来资金的支持才能正常运营。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经历了什么

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汽车产业链较长,因此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国际汽车行业概况

20 世纪后半叶到21 世纪初,新兴国家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中心也从欧美逐渐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世界汽车制造业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进入 21 世纪,全球汽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在2003 年-2007 年间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2.5%-6.5%之间。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在经历了稳定增长后,2008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更是急剧下降,仅为6,176.23 万辆,较2008 年同比减少12.4%,达到6 年内最低值,其中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影响最大。2010 年,伴随美国和日本市场的逐步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达到7,758.35万辆,同比增长25.6%。2011 年,新兴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降温,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有所恢复,全年汽车总产量实现了3.2%的增长。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别达到8,977.65 万辆、9,078.06 万辆、9,497.66 万辆。从地区分布来看,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太地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自 2005 年起,全球汽车产量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亚太、欧洲与北美洲分别占据38.70%、31.18%和24.49%的市场份额。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汽车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汽车生产中心已从欧美转移到亚洲。2016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总和在全球的占比超过了50%,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贡献最大。在销售方面,2016 年全球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总量达2,802.82 万辆,其次是美国和日本,销售总量分别为1,786.58万辆、497.03 万辆。2016 年全球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十一五”以来,中国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汽车产量由2005 年的570.77万辆上升到2016 年的2,811.88 万辆,汽车销量由2005 年的575.82 万辆增长到2016 年的2,802.82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60%和15.47%。

受益于国家产业振兴政策,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至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分别达到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我国历年汽车产销量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016 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07 万辆和2,437.69 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的比重为86.85%和86.97%,为汽车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乘用车市场中,合资品牌的乘用车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2、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 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①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与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企业、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而不断弱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国际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②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形供应体系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行业内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处于金字塔顶端,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的再加工等方式间接向整车厂商供应产品,以此类推,一般来说,供应层级越低,该层级的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咨询整理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国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力度,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国产化步伐,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能面向多种车型配套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和骨干企业,国内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实力大幅增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了更好地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套,降低运输成本,与临近的整车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式的发展,也相应提升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整车行业,在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67%,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18.28%的复合增长率。

中国豪华车崛起第三道路:红旗汽车以“技术自信”重构市场

中国汽车品牌的塑造离不开良好的整体环境。这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对国内汽车品牌建议的适当支持,也是一些汽车发达国家开始腾飞时所经历的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历史默默地、忠实地记录着自主品牌曲折而坚定的发展,从学习模仿到积极研发,从“四轮带沙发”到自主发动机安装,从被彻底压制到依靠SUV打开局面。曾经,自主品牌走过弯路和坎坷。如今,自主品牌正在创造自己最好的时代。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繁荣的第一年。可以说,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车需求国,对于我们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优势。当然,中国汽车品牌不负众望,在汽车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阔步前进。无论是在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汽车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我们希望我们的中国品牌能一直“唱好声音”,在未来越来越受欢迎。这个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帮助下复兴的德国品牌,已经开始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据悉,宝沃计划明年在家乡德国北部不来梅建设组装厂,正式回归欧洲市场。该工厂将为欧洲消费者生产电动汽车,预计将于2019年开始生产。奇瑞和吉利是两家在海外寻找黄金的汽车公司的代表。2005年出口量分别为18000辆和6000万辆,出口汽车均为中、低档汽车。吉利在马来西亚的骄傲售价10万元,Freeboat相当于14-15万元。奇瑞宣布,其出口美国市场的汽车价格将比同类产品低30%左右。由于跨国公司的高生产成本,奇瑞产品的性价比在中低档产品中已经无法达到。奇瑞的信心在于向世界提供最佳性价比的产品。2006年8月,奇瑞被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出口基地企业”。如果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市场对中低档汽车的需求是归结于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的外部和宏观因素,那么创业则是内部和微观因素。企业家精神不仅包括企业家的才能,还包括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效率、坚持、合作、创新等。

百万购车补贴

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023年的中国车市,开年即开战,在多家合资品牌都发起价格战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屡创新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2.8%,同比上升10.1个百分点。即便是在豪华车市场,过去ABB一统天下的情况也正在被打破,中国品牌正以新能源、智能化、科技感重构豪华车市场。

在豪华车市场中,中国品牌已经明显形成三个道路。这分别包括以新势力、传统车企的新高端品牌以及红旗。不同于前面两种,红旗始终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最独特的存在。红旗拥有中国汽车最悠久、最辉煌的历史,它的品牌故事是成为一个豪华品牌最深厚的积累。

这三股力量共同推动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变革和新豪华主义的兴起。与其他两种模式的平地而起不同,红旗是其中最有品牌积淀的车企,它完成了自我转型并带来了新的豪华主义,这又促进了前面两者的发展。

在过去五年间,红旗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也完成了品牌焕新。今年,红旗再次开启转型大幕,全面向新能源迈进。实际上,在新能源上红旗已经是小试牛刀,展现了极强的竞争。统计数据显示,在豪华大型SUV市场,红旗E-HS9的月度销量表现良好。

E-HS9代表了红旗全新竞争实力,而红旗H9/E-HS9的新高端组合,也以中国式风尚设计、创新科技和细节呈现的品质感,获取大众市场的积极反馈。打破、重建、刷新,这正是红旗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呈现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传奇品牌能够与时俱进,在创新中获得新生的关键所在。当红旗的新能源大布局迅速展开,其又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中掀起大浪。

红旗不仅是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精神领袖,也将再次成为变革的先锋。

红旗的5年跃迁之路

在65年的发展历史中,红旗始终坚持向前,在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豪华车梦想之路上努力前进。时间回到五年前,当时,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在高端化上进行多次冲击,但均未实现重大突破。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共识是:中国自主一定会诞生豪华品牌,但问题是这将是怎样的一个豪华品牌?

当时行业中虽然有新品牌发布,但是整体都处于探索状态之中。而红旗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发了热议。“传统豪华品牌往往代表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质上乘和奢华感十足,而中国年轻一代的豪华品牌消费者,对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创新要求更高,与BBA相比,红旗作为中国本土的高端品牌,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品牌积淀和传承,又能够基于消费需求更快做出调整,以适应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加速定义“科技新豪华”,同时强化与用户的联系,这是红旗的思路,也是当下这些新品牌能够取胜市场的关键。可以看到,在2018年红旗品牌新战略发布,红旗一个核心的改变其实是对底层逻辑的改变。红旗建立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理念,随后一系列的创新营销举措,以及随着更加年轻化、亲民化的产品矩阵的推出,红旗在庄重之上,新增加了活力,飞入了百姓家中。

要支撑这一切,还需要在体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研发。一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车企,在研发上实力强劲,尤其在改革之后,红旗重构了其研发体系,并打开大门面向更多的优秀人才。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红旗研发体系逐步形成,这成为了后续红旗爆发的源动力所在。

现在,红旗已经构建了1+12+X的全球研发布局,吸纳来自全世界的顶尖技术人才,建立了一支超过5,000人的全球化优秀研发团队;全面借鉴全球顶尖品牌质量保证的经验并建立合作关系;全新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质量标准,以及极其严苛的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此外,新红旗全新建立了新的供应商体系,坚持使用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和技术最领先的合作伙伴;投入建设全球顶级标准的制造工厂。建成后的新红旗繁荣工厂,将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智能化工位占到全部工位数量的80%以上,单车制造的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得益于上述多方面的努力,红旗品牌在快速突破10万辆年销量之后,在2021年销量突破30万辆,2022年销量再度同比微增3%,达到31万辆,持续向一线豪华品牌阵营发起冲击。相比于传统豪华品牌,红旗品牌用了5年的时间,走完了传统豪华品牌近10年的发展之路。

产品实力打出来的市场奇迹

红旗的发展是一汽人拼出来,同时也是以产品打出来的。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生存已经不易,而要在豪华车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是艰难。那么,红旗是如何做的呢?这在红旗H9和首款MPV车型HQ9,这些产品中都清晰地展现了红旗这些年产品上的崭新变化。

比如,红旗H9车身采用了包括3D打印轻量化铝制底盘结构、六位一体防碰撞主动安全系统、全车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多项独创的技术,还搭载了一款拥有60+项功能的全场景智慧生态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家居互联、远程车辆控制、远程医疗诊断等多种功能。红旗HQ9还拥有23项健康专利,车内饰采用天然植物材料制造,首发纳米离子真皮技术,配备三重空气质量防护系统,车内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相当于森林公园的60倍。

在安全性上,红旗系列车型也做到了极致,比如红旗H9车身采用了同级独有的“9H”笼式车身设计,高强钢比例高达67.7%,最高强度2000MPa,而一线豪华品牌高强钢占比仅60%左右。在中国汽车品牌质量排行榜上,红旗品牌超越60余家中国汽车品牌,荣列2022中国汽车品牌质量排行第六名,自主品牌第一名。

在智能化上,红旗H9还配备了同级最多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和5个摄像头,具备同级最丰富的19项主动安全功能,可对盲区、变道、开门、超车等几十种场景进行危险预判,最大程度保障出行安全。可以说从硬件软件,再到设计和品牌,一个中国豪华品牌一直在华丽转身。

这两款车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内饰设计,都有着浓浓东方意境的优雅大气,承载着中国精英商务人群在豪华方面的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作为新红旗战略发布以来的首款旗舰C+级豪华轿车,红旗H9具备双色车身,直瀑式中网造型、“梦想之翼”前灯组,以及“红光闪耀”的贯通式尾灯,都会展现出流动与飞扬的动态视觉体验,极具仪式感。在内饰上,有全舱环绕的中轴布局、随笔写意的悬浮中控、若隐若现的山水纹理以及达到256色的氛围灯光点缀其中,优雅大气。

而红旗HQ9的设计则直接以“和”为道,外观从容不争而气场十足,内部采用了2+2+3的7座布局,第二排配备两个独立航空座椅,拥有173°同级最大舒躺角度,还能通过控制器对空调、影音等进行操作;第三排座椅则是采用4/6式的结构,可以放倒并且前后移动。相比普通MPV,拥有更舒适的乘坐享受和更尊贵的用车体验。

红旗HQ9

这才是真正的“中式豪华”,这也在红旗上达到了新的高峰。这样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同于德式豪华、美式豪华,中式豪华车的韵味正如同山水画,意境绵延回味无穷。

All in新能源再攀高峰

品牌的温度、产品竞争力、对抗市场竞争的投入度,是红旗品牌赢得市场的底气。而随着智能化、电气化趋势的加速,红旗品牌也在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希望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据鳌头。

今年1月8日,红旗品牌新能源战略正式发布,按照规划,未来一汽红旗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新增产能都将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到2030年,整体销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销售主体。同时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等,也将和销量指标一起,进入世界高端品牌的第一阵营,真正达成“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真正实现新红旗新能源强势崛起。

中国汽车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也诞生了多家年销售规模在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但上述人士认为,中国品牌“大而不强”的情况目前依然存在,这是由中国品牌的后发历史所决定的,而新的智能化电气化时代,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对消费者的精准洞悉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已经让中国品牌有了“换道超车”的机会。

为实现新能源核心技术突破,红旗打造了高端电动智能超级架构——FMEs。它汇聚了R.Flag阩旗技术发展战略8大技术领域群,115项关键核心技术,旗下拥有旗羿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平台HME,主要包括高能安全电池、高效电驱、高功智慧补能和智驾安全底盘四大系统。此外,红旗还打造了包括先进电子电气、自动驾驶、舒享座舱三大系统在内的,“旗偲”智能化、体验化集成平台HIS,共同致力于未来全新车型的打造。

“旗帜”超级架构充分运用了红旗布局全球的研发资源,将于2023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所有开发工作,届时将拥有近10,000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将满足红旗品牌旗下绝大多数车型的开发制造和使用需求,在两年内快速推出3款全新车型。第一款产品代号E001,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第二款产品代号E202,预计今年年底登场;第三款产品代号E702,将于2024年上半年和消费者见面。未来3年推出15款新能源智能产品,分别覆盖A、B、C、D级轿车、SUV及MPV全部细分市场。

在包括芯片和操作系统在内的两大“灵魂”核心领域,红旗还联合了国内优势企业共同了领先全球的五位一体(车控、智驾、座舱、通信、安全)的舱驾融合智能芯片——“旗智”芯片,以及强实时、高兼容、广开放的整车级操作系统“FAW.OS”,这两项核心基础技术将于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逐步推向市场,将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到2025年,红旗在海外建成超过700家红旗体验空间、超1,000家服务网络、60万个补能终端;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超过10%,当年海外销量同比2022年增长20倍;2030年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25%。

从设计语言到品牌营销,红旗品牌已经将“文化自信”深深地植入了品牌基因。而在未来5年,红旗品牌还将通过All?in新能源和智能化,让“技术自信”在全球市场绽放,改变豪华车市场竞争格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明镜Pr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已达到两亿多辆,乘用车需求量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自2018年开始“遇冷”后,消费主力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完善、高铁线路网的扩散、城市限行等影响从而造成了汽车销量低迷的状态。

2019年7月1日后,根据环境保护部与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要求,为积极响应国家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全国21省市发文将要宣布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但也加速了汽车产业的洗牌。

产销规模降幅收窄

2018年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2352.9万辆,同比下降5.2%;实现销量2371万辆,同比下降4.1%,其中购置税政策的变化对销量的影响不容小视: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19年,下降势头进一步加快。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产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共计生产1999.4万辆,同比下降6.5%;销售为2017.8万辆,同比下降6.5%,下降幅度较上年均有收窄。

轿车和SUV瓜分乘用车市场

近年来,我国乘用车细分市场逐渐呈现出轿车和SUV二分天下的局面,MPV和交叉型乘用车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乘用车细分市场中,轿车销量为927.5万辆,同比下降9.9%,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5.97%;

SUV销量为946.1万辆,同比增长0.7%,是所有乘用车型中唯一销量上涨车型,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6.89%。

MP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持续下降,销量分别为105.4万辆和38.8万辆,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

从不同车系来看,国产自主品牌车占据我国乘用车市场主导地位,2020年国产乘用车占全部乘用车市场的38.4%;德系和日系乘用车紧随其后,分别占我国全部乘用车市场的23.9%和23.1%。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方面,上汽集团以180.2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一;吉利和长安紧随其后,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分别为132.1万辆和99.3万辆;另外,奇瑞、东风、比亚迪、长城、广汽和一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也维持在20万辆以上水平。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文章标签: # 汽车 # 中国 #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