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推荐 车型推荐

汽车商报执行总编辑是谁啊_汽车行业报纸

tamoadmin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1.从狂热到冷静,中国智能汽车还差什么?| 汽车商报2.为何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汽车商报当前,中美关系是个焦点。白宫政客放言“脱钩”,特朗普时不时拿汽车说事,给人一种感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的中国业务,特别是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会生变,进而影响到中国汽车的发展。其实,这种疑惑对于通用、福特等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他们也担心在中国的业务会否受影响,不知该怎么去回应外界的

1.从狂热到冷静,中国智能汽车还差什么?| 汽车商报

2.为何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汽车商报

汽车商报执行总编辑是谁啊_汽车行业报纸

当前,中美关系是个焦点。白宫政客放言“脱钩”,特朗普时不时拿汽车说事,给人一种感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的中国业务,特别是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会生变,进而影响到中国汽车的发展。

其实,这种疑惑对于通用、福特等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他们也担心在中国的业务会否受影响,不知该怎么去回应外界的关切。

先不说美国汽车今天在中国市场的实力地位,就说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已经吸引了全球所有的跨国车企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放竞争性特点已经不会因为美国车企的退出而受到影响。相反,只要美系车退出,它的份额很快就会被别的品牌迅速填补。相信无论是通用也好,福特也罢,退出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比我们更清楚。

实事求是说,这几年,美国通用、福特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受到很大挑战的。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市场份额,都与当年相比是有差距的。中国业务,从销量和利润贡献度上都是他们全球业务的最重要板块之一。仅从这个角度讲,美国车企也不会傻到跟着政客们“起哄”。

当前,中国汽车正处在升级变革的十字路口,包括所有跨国公司和中国品牌公司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在积极调整,布局未来。相信用不了几年,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就会出现。这个当口,美国车企退出就意味着美国车企缺席未来。今天的中国市场年产销2000多万辆,美系车加上特斯拉也就200多万辆。今天中国市场消费者看中的汽车技术“新四化”(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美系车也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它们的退出又能影响中国汽车几多?

中美关系是否影响汽车?答案是,对中国没影响,对美国倒是影响不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狂热到冷静,中国智能汽车还差什么?| 汽车商报

作者?|?刘丹丹

编辑?|?王双双

4月6日,宝马集团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3月,宝马集团在全球共销售477111辆,同比下降20.6%。其中,按市场区域来看,第一季度宝马在华销量同比下降30.9%,欧洲销量同比下降18.3%,美国销量同比下降17.4%。

从数据来看,宝马在华销量下跌最为严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宝马在华的未来发展,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仍深感乐观:“尽管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宝马非常看好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并始终与中国人民并肩前行。”

作为此次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地区,再加上春节假期等因素,中国汽车产业从1月下旬开始经历大面积停工、零部件短缺、延迟复工等过程。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月份销量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已经退回至2005年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宝马集团对中国车市的信心何来呢?

01

一季度在华销售11.65万辆

自1月下旬以来,受疫情影响,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是大多数跨国车企的重要销量来源。为了降低疫情的影响,保障员工健康和加强对经销商伙伴的财务支持成为宝马集团的工作重点。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经销商的实际运营状况,宝马还对2月和3月的业务目标进行灵活调整,为经销商减压赋能。

数据显示,宝马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在华共销售约11.65万辆BMW和MINI汽车,销量同比下滑30.9%。其中,在1-2月份,宝马集团共销售新车10771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8%,占前两个月全球总销量的31.5%。

对于第一季度在华的销量表现,宝马方面认为,伴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2月份宝马的市场销量受到了极大影响,1月份所积累的前期销量优势也被拉平。尽管1、2月份的总销量仍保持了微弱的增长,但伴随着疫情的持续,尤其是3月份国际疫情形势的严峻,种种因素都对第一季度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以及企业生产、交付节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

不过,尽管如此,宝马依旧非常看好在华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在此前的年度财报发布会上,高乐曾表示:“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够应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那非中国莫属。”而在近期,高乐再次公开表示:“尽管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宝马非常看好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并始终与中国人民并肩前行。我们一直紧密关注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并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相信这些有利条件将加快我们战胜困难的脚步。”

02

宝马抗“疫”的第二阶段

事实上,宝马对中国的信心并不是毫无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95%的宝马经销商已恢复营业,展厅客流日渐提升;考虑到未来几个月国内的市场需求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也已恢复双班生产。而相比之下,宝马集团在欧洲80%和美国70%的经销店已经因为疫情而暂时关闭。

在宝马看来,自2月底开始,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高乐透露道,“自3月底开始,我们进入抗‘疫’第二阶段——‘重回正轨’,引导业务运营重回正轨。”据了解,为了进一步迎接中国市场回暖和整体消费氛围的复苏,宝马已经开始在销售、售后、金融服务和营销传播层面落实新一轮措施。

一方面,自4月2日起,宝马已在中国启动全新品牌行动,以“蓝天白云”为主题,呼应当下人们盼望拥抱蓝天白云,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另一方面,“焕新计划”——新一轮经销商支持计划已落实到全国经销商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推出不同品类的销售和售后政策,希望为经销商营造更好的业务状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宝马集团2020全年计划也在按时推进中,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已于日前举行了开工建设仪式,工作正式迈入正轨。在产品方面,按照2020年规划,宝马将在今年继续延续产品攻势,为中国带来17款产品,开启“新能源车之年”和“品牌之年”。

截至目前,新宝马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里程升级版、全新一代宝马X5插电式混合动力、宝马i8极夜流星限量版和纯电动宝马i3快充畅行款已经率先上市。此外,宝马将推出多款M系列车型,助力打造“品牌之年”。其中,全新宝马X5?M、X6?M将在今年中上市,加入全新宝马X3?M、X4?M现有阵列;全新M5及全新M8四门轿跑车将于年内投放市场。

03

跨国车企“押宝”中国

从高乐再三强调对中国的信心,到宝马在华的举动,不难发现中国车企在其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事实上,不只是宝马,戴姆勒、大众等跨国车企也都在开始“押宝”中国,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以3月19日德国股市震荡为例,德国政府为了保护股价大幅度下跌的戴姆勒不被恶意收购,拟向其提供流动性资金支持,但戴姆勒回绝了这一提议。戴姆勒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康林松表示,戴姆勒目前有足够的资金。同时,康松林进一步强调称:“奔驰在华绝大多数经销店已经重新开放,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汽车经销店。需求在增加,这使我们感到乐观。”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在日前也公开表示,目前大众汽车除了在中国市场以外没有营收,并且还要承担每周约20亿欧元的(约合人民币158.06亿元)的损失。各市场表现是迪斯这番言论最强有力的证据。在大众的全球版图里,2019年,中国市场为大众集团贡献了约40%的汽车销量,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从18.4%上升至19.8%。

“只要中国市场稳定,我们就不怕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言论对于跨国车企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实可信。公开数据显示,自3月中旬疫情大面积暴发以来,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三个国家的汽车工厂几乎都处于停工状态,甚至有车企表明此次停工期限或长达6周左右。

而中国市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严防输入性病例。在复工复产方面,3月30日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98.6%,中小企业复工率达76%,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达97%。

在国家层面,政府也在积极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佛山、珠海、广州以及长沙已经先后出台促进消费的措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正式延长2年;对于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高排放老旧车,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其进行淘汰置换;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中国也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在业内看来,伴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平稳恢复,汽车市场的困境必将得到改善,尤其是在中央政策的调控下,中国市场将依旧为各车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何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汽车商报

作者|?夏天龙

编辑|?王双双

6月24日,2020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于天津东丽开幕。本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智能汽车品牌赛事,搭建全球性智能汽车交流平台,树立国际化技术实践测评标尺,旨在通过智能网联、信息安全、无人驾驶等一系列立体化、实践性、全方位的测评,为智能汽车科技进步、标准法规交流、社会公众科普提供权威、公正、第三方的服务。

可以看到,在智能汽车的商业化落地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待解:安全问题,包括车辆的行驶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其次,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还不是很完善,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模式还不够清晰;另外,车路协同是发展智能汽车的关键,但很多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还有很大的空白。

因此,“如何让中国智能汽车成为完善的生态?中国智能汽车在现阶段还急需哪些改变?”是整个行业正面对的关键问题。为此,在本次大赛上,各行业专家与企业负责人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01

不急于“占山头”?高层平台搭建比技术更重要

从传统车企到新造车,从互联网巨头到各大科技公司,各企业都已早早入局智能驾驶赛道,各方对于智能驾驶的发展潜力想法一致。加上软硬件技术的提升,如5G商业化落地、计算机视觉日益精进、边缘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智能驾驶在成为“工业革命和信息化结合重要抓手”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驾驶的意义不光在市场或企业,对于国内各大城市来说,智能驾驶同样有着帮助城市转型,重新定位城市职能的重要意义。因此,比起各企业对自动驾驶发起的“L3”级之争,建立高层平台、智能驾驶产业集群的意义则更为重要。但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可抗力,以及目前我国对智能驾驶的相关规定尚未建立成熟的体系,智能驾驶尚未拥有一个全国性、共融性的平台供各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进行测试、融合。

而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则改变了这一局面。

可以看到,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提供了智能驾驶高层搭建的基础条件,各企业能够在开放、发散、创新的环境下去构建技术规范和行为规范。

同时,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是世界智能大会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智能汽车标准与测试规范的先行平台,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为汽车智能标准化的制订、智能测试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实践的重要渠道。

据悉,本届大赛以“汽车上云”为突破口,搭建自动驾驶商业推广云专场平台,汇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云服务提供商、智能高端零部件制造商、AI芯片研发厂商、包括5G在内的新基础设施建设方等,结合线上模式,促进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

因此,在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的背后,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智能驾驶高层搭建以及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02

培育智能驾驶网络安全网络的“免疫能力”

存在于智能驾驶中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其中,“网络安全”则是存在于5G时代下,智能汽车所面临的第一大考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认为,目前行业应开创智能车联网主动编译安全保障的新格局,“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以后的第五大国家主权领域空间,也是国际战略在军事领域的演进。我国的网络安全正在面临着严峻挑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和等级保护制度要求,推广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筑牢网络安全底线,是我们历史的使命。”

如沈昌祥所言,新基建基础设施是智能车联网的基础,也是以数据和网络为核心的,其发展前提是用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筑牢安全防线。

沈昌祥表示,筑牢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防线首当其冲应构筑智能车联网主动免疫新体系,“我们车联网不能像以前只讲速度快,又要讲计算同时要进行安全防护,这是新的计算模式,是以密码为基因抗体,实现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三大功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这相当于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了免疫能力。”

换言之,智能网联汽车一旦整车型、车款被黑客攻破,会变成集体性、有组织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大问题,而沈昌祥口中的“智能车联网主动免疫新体系”正是一道“防御铁闸”,其将对用户、交通乃至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安全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3

技术突破的同时,安全标准不容忽视

整体来看,汽车工业步入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对传统的测试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测试对象已经从传统汽车的“人-车”独立系统变为“人-车-环境-任务”的强耦合系统,且测试场景和测试任务难以穷尽,测试维度纷繁复杂。测试技术作为助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是行业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道路上亟待突破的重点。

中汽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认为:“目前的事实情况其实不容乐观,首先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尚处于建设初期,标准体系与核心产品标准尚不健全,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需求。”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

他表示,“自动驾驶的测试标准待立项14个,只有4个成立了起草组。其次,各地测试规程不一致,示范区协同存在壁垒。全国各地已有多个示范区,但在示范区上路前的测试规程却不一致,导致同一测试主体在开展大范围路试时程序复杂,侧面反映出测试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最后,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未能达成广泛一致的认同,未能提出得到广泛认同的测试理论、体系。”

正如吴志新所言,智能汽车虽然让用户得以解放,并且从技术层面来看,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向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但如何用全面的体系来规范智能汽车,从而排除安全隐患,依旧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难题。

对此,吴志新表示,中汽中心正在致力于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全方的智能汽车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评价体系。

据悉,中汽中心依托国家课题,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技术的研究,多个科研项目团队共联合22家国内ICV(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的关键共性技术)测试评价领域优势单位开展了研究。这些单位中聚集了人车路网4大标准归口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国内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首个自动驾驶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基地,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4大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知名高校、整车企业等。起到了行业组织协调和引领的作用,对测试评价技术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力求在现阶段产业面临的三个主要难题上做到突破,以支撑行业和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第一突破ICV测试与评价关键共性技术,第二,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测试工具链,第三,建立整车级和系统级测试评价方法;在完成以上目标后,最终为ICV的关键技术研发、上路测试许可发放及产品的准入认证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及工具支撑,确保行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吴志新表示。

不得不说,摆在技术攻坚面前的第一道坎是“安全”,在企业推陈出新的环境下,行业急需一套智能汽车的上路许可、准入标准来为用户的使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04

如何解决“企业一头热,用户一头凉”?

智能汽车在向下一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即为“用户的认知程度较低”。不可否认,智能汽车在经历了技术攻坚等跃进后,各企业已经掌握了一定高度的技术,但由于各项法律法规未能落地,用户迟迟无法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这也就导致行业目前出现了“用户一头凉、企业一头热”的现象。

也就是说,企业、行业需要在技术研发、测试等过程中,尽可能地加强与用户的互通与互动,让用户对智能汽车的便捷性、科技性有更成熟的认识,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热度。

对于这一问题,吉利汽车研究院智能电子软件中心高级技术专家邓堃分享了吉利汽车在智能驾驶与用户参与上的举措。

邓堃表示,随着智能驾驶的软件迭代闭环升级,会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通过OTA的方式部署在量产的车型上。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迭代升级的形式,进一步获得新的智能驾驶的体验。

与此同时,随着大规模车辆上路,智能驾驶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会出现。邓堃表示:“用户会通过实际的路测发现问题,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闭环的回路收集到大数据服务平台上。也会通过把真实道路场景的数据与实验测试中的数据进行同步的仿真测试和模拟训练的形式,使新生成的模型或算法不仅能够适应一个道路工况,同时能适应用户不同的使用情况。”

此外,邓堃还强调,在过程中可以分析上传来的用户行为数据,包括定制化的信息,针对用户定制化的需求推送不同的定制化服务到用户车辆上。

根据邓堃的表述,我们能够清晰地将吉利汽车的做法理解为由用户的使用反馈,反哺智能驾驶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从而提高技术的成熟性,并针对各用户进行专属定制。如果结合更具规模性的测试场地,更具规范性的测试规定,吉利汽车在智能汽车上与用户的互动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一方面能够以用户的真实体验强化各功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让用户成为智能驾驶落地阶段的参与者,而不再是企业单方面的“闷头苦干”。

结语:高层平台、安全、用户参与度,在中国智能汽车从狂热到冷静的过程中,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浮出水面。可以看到,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和全社会的便捷,或许才是“见真章”的考验。好在,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为各产业提供了平台,诸如吉利汽车等企业给消费者带来了互通互动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行业逐渐向集群化、规范化发展的节奏中,中国的智能驾驶正在走向成熟,且为世界提供优质的发展范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作者?|?刘丹丹

编辑?|?王双双

2月12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11部委联合盖章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正式下发。

有相关专家认为,这份由11部委联合印发的《战略》相当于一声号角,表明中国将要在智能汽车领域发起冲锋。同时,也有声音表示,传统车企在电气化、智能化方面投入过高,智能汽车产业想要突出重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为什么要发展智能汽车?目前,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现况如何?智能汽车产业背后的技术逻辑是什么?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面临哪些难题?围绕着这些问题,汽车商报第一时间连线业内人士,尝试梳理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

01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汽车?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由此引发的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全面转型升级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德工工业4.0战略、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世界各大国无不加紧部署,加快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也提出了相关战略规划。其中,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大、关联产业多、带动效应强、应用技术丰富等特点,毫无疑问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过去的几年里,以“互联网汽车”“人工智能驾驶座舱”“自动驾驶技术”为卖点的产品层出不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产品的出现为我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然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

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汽车技术与智能汽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面上以‘智能汽车’为卖点的产品,严格意义上只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驾驶辅助技术。”

而根据百度百科关于智能汽车的解释来看: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最终实现车辆按照人类意愿自动操作。

02为何说中国是智能汽车前沿阵地?

在梳理智能汽车发展现状之前,一定要明确的是,智能汽车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它涉及驾驶、安全、生活服务等多个细分研究领域。其中,无人驾驶是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进化的重要标志。

纵观全球,尽管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不允许自动驾驶上路,但事实上由于体制问题,部分地区并不能很好的执行。以美国为例,犹他州、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新泽西州、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加州和弗吉尼亚州等10个州所运营的自动驾驶公交车,日前就出现过非正常制动事故,并导致乘客受伤。有业内人士表示,联邦制的美国由于各州拥有较高的自治权,在统一自动驾驶法规上,很难达成一致。

欧盟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尽管欧盟的各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有一定相通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国家涉及信号基站以及法律法规等问题,很难达成一致。

反观中国,恰恰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上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国家法规的统一性、复杂路况带来的样本多样性、国家对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的全力支持。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在建立智能驾驶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拥有至少20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基本分布在吉林、辽宁、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四川、重庆、武汉、湖南等省市。

其中,2015年启动的常熟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是国内首个智能车研发测试中心。而杭州在打造云栖小镇“LET-V车联网示范区”时,已经将其考虑进未来智慧城市的规划中。杭州相关部门表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将会作为智能化终端融入智慧城市的体系,成为其中的一员。

03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还面临什么问题?

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是无人驾驶,而无人驾驶背后的技术支持则是车路协同。如今,大多数企业都卡在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的过渡阶段。

目前,在各大智能驾驶示范区内,都有各种场景(隧道、雨淋、高速公路),各种交通状况(红绿灯路口、十字路口、交叉路口)的模拟实验,这样的模拟环境对于验证及完善自动驾驶车的感知、规划、决策等算法也有极大的帮助,但尽管如此,现有单车智能技术似乎已经到达一个瓶颈点。

其中,以红绿灯识别为例,由于红绿灯在一副图像中占据像素比极低,车辆很难识别到,尤其是在遇到雨天或者雾天,识别准确率更是大打折扣。

无人驾驶车辆所需要的雷达目前也面临着成本问题。在自动驾驶车上,激光雷达的感知距离至少应为100m,测量精度在厘米级,扫描频率至少在5Hz-20Hz,才能满足智能驾驶汽车高速行驶的要求。同时,体积、重量、成本、驱动电压均应符合车载系统的安装水准。受制于种种因素,打造一款能够量产使用的车规级激光雷达难度巨大。

事实上,这些与技术相关的问题还仅仅是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出在主机厂身上。无论对于主机厂还是靠融资生存的初创企业来说,持续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到自动驾驶领域,没有盈利点是难以赢得这场持久战的。对于他们而言,尽可能快的落地部分技术才是关键。有业内人士认为,自动泊车可能是自动驾驶环节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的,未来或将有更多车企发力这一领域。

此外,对于车企而言,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智能汽车由于涉及的产业过于广泛,在全新的游戏规则里,汽车企业未必占据主导地位。新的主角或许是政府也或许是路网运营商,如何在智能汽车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将成为各车企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目前,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步入正轨,但相关环节的落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因为发展智能汽车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与困难,所以11个部委都加入了这项工作。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涉及部委多,意味着工作流程会有极高的严谨性,推进流程会比较长。未来,每一项决策的落实也将考验部委之间的协作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智能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