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新能源汽车规划,新能源汽车规划个人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2.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如何实现?供、需双向发力是关键3.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5.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6.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7.《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部署5

1.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2.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如何实现?供、需双向发力是关键

3.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

5.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6.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7.《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部署5项战略任务

8.《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规划,新能源汽车规划个人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年后,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宣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15年的宏伟蓝图,新能源汽车股也迎来集体上涨,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股价集体飘红。美股新能源汽车股盘前也迎集体上涨。其中,小鹏汽车涨超4%,蔚来和理想汽车涨超3%。

众所周知,尽管连续两年产销突破百万关口,但随着补贴的退坡,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进入2020年,受春节效应及疫情因素的影响,下滑趋势仍未得到缓解。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仍下降18.7%和17.7%。

如今,《规划》落地,直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规划》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明确了未来15年产业发展的方向,强调了产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20%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相比《征求意见稿》,上述目标下调了5个百分点。

此外,《规划》还取消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占比30%目标设置,以及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也从100%变更为不低于80%。

对此,王秉刚表示,指标的调整更加实事求是,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对总体销量占比的调整,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此外,他指出,智能网联已成大势所趋,但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标准化定义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进行销量上的考量。

与此同时,中汽数据公司数据也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56%,考虑到国家及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理想状态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0%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9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左右的目标相较征求意见稿更为稳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后的市场低迷期,对未来目标需要更稳健的考虑。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除在具体目标上进行调整外,《规划》还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

此外,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

对此,崔东树认为,《规划》对充换电设施的提出是在强化充换电服务,对充电和换电模式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使用率平均水平低于10%,布局不合理、信息难共享是主要原因,许多电动汽车车主要面临下载多个App的问题。此次,《规划》明确了充电桩建设,业内普遍认为将为充电桩行业带来实质利好。

赛迪顾问分析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而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预计将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此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公布氢能发展规划与政策,预计2020年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100座。

汽车新四化“取消”共享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值得关注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删除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的“共享化”,新车“新四化”也变更为“新三化”。

对此,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他指出,“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目前共享自行车都不能满足真正的实时出行需求,潮汐现象导致地体站共享单车一边泛滥堆积,一面是小区找不到。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不可能通过共享取车实现。因此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此外,《规划》另一大任务是,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和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总的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规划》的发布也为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阐明发展方向,不仅对产业目标提出了更加务实的要求,而且更是从供应链、积分政策、基础建设、产业生态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导意见。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规划》提出的市场主导、协调推进,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关注技术创新和突破,有望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简称《规划》),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

《规划》于2019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海南博鳌组织召开“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咨询委员会会议,于2019年12月3日发布征求意见稿,于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规划》,于2020年11月2日正式发布,历时一年多终于落地。

《规范》大体上与之前征求意见稿基本上相一致,只是在核心推广目标和产业多个领域的发展细则上有调整。这份重磅《规划》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发展方向,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规划》发布也刺激到中概股新能源汽车板块,股价连续上涨。昨天在美上市的理想汽车、蔚来、小鹏汽车分别涨超13%、9%、7%。这是对所有造车新势力、新能源品牌,对资本方来说,都是一针强心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可期!

日前多家造车新势力品牌也纷纷公布10月份的销量。据悉,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新能源品牌公司10月份销量纷纷超出预期销量,也创造了各家有史以来新纪录。10月份销量超纪录的原因,估计一半是受“国庆假期消费周”影响,一半是受到10月上海发布“限行”新规影响,直接拉动新能源单月销量飙升。

蔚来汽车,10月交付量5055辆,创造单月销量新高,同比翻了2倍。这也是蔚来汽车单月销量首次突破5000辆,这更是中国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首次单月销量突破5000辆的新记录。蔚来汽车2020年前10个月共累计交付31430辆,同比上涨111.4%,其中ES6、ES8和EC6在10月分别交付2695辆、1477辆和883辆。

自2018年6月首次交付至今年10月,蔚来汽车累计销量共63343辆。蔚来汽车2020年的10个月的销量就占了累计总销量的50%。10月销量数据中,估计上海地区销量占比较高。

理想汽车,10月交付3692辆,连续三个月刷新单月交付量纪录。2020年1月至10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1852辆。

小鹏汽车,10月交付量达到3040辆,同比增长229%,连续两个月达到3000辆以上。其中,小鹏P7单月交付2104辆,连续两个月达到单月2000辆以上。今年1-10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到17117辆,同比增长64%。

威马汽车,10月销量3003辆,同比增长46.1%,环比攀升42.5%,再创年内新高,同时,也是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据悉,威马汽车2020年前10月的累计销量16889辆,已超过了去年全年销量总和,并提前2个月实现销量正增长。威马汽车下一步计划就是赶紧申请IPO上市计划。

虽然近日,网上一直爆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各种问题。不是自燃就是断轴,要不就是续航里程不足等等许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但也阻挡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国产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市场的主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如何实现?供、需双向发力是关键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将进一步加速冲刺。

10月9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上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会议指出,要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充电和续航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台,私人充电桩76.3万台,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这一数字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而充电桩的限制,反过来也将大大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

据预测,2020年国内预计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预计新增私人桩约为30万台;预计新增公共充电场站8千座。同时,换电作为运营类车辆能量补给方式的补充会有进一步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经查阅,上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目前包括: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四地;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

快充成为重点,要求更加务实

去年12月3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截至发稿,本次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细则尚未公开。不过从报道中提及的四大重点内容来看,总体方向并未有显著变化。

对比征求意见稿来看,正式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两处较大改变,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要求更加务实,放缓了节奏。

具体来看,相比征求意见稿国常会通过的正式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快充的地位,提出要“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同时还明确了将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

而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为:“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另外,这一次还在规划中明确了将对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此前虽有相关补贴政策,但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充电桩建设也被纳入了新基建重点领域。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充电桩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用车便利性,缓解续航焦虑,如此又能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

另外,本次通过的规划对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更加务实。去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而在规划中,“全部”变成了“80%”,节奏进一步放缓,更加务实。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销售120.6万辆。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并有相应的措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

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部纲领性文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从时间上来看,目前距离2025年还有5年时间,而在这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需要从5%左右上升到20%左右,需要向上跃升的跨度较大,如何实现目标成为业内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如果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来测算,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要实现销量占比20%的目标,每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30%以上,难度是很大的。他认为,要推动实现20%的目标,需要向欧洲国家学习,也需要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推进。

来源:国新网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难度大?

与此前发布的《规划》征求意见稿内容相比,《规划》对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进行了下调,由征求意见稿中的25%调整为20%。对于为何将目标定在20%,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一方面严格二氧化碳的排放法规,反向倒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大投资和补贴力度正向来拉动产业发展。至于为何采用这样“前拉后推”的扶持模式,辛国斌认为,“说明这项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想要蓬勃发展,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有自主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政策上还是要推动汽车往这方面去努力。

其次,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的阶段,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行业专家预测,2025年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购买成本跟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大概能够持平,但辛国斌认为,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考虑产品的供给能力,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以及市场需求空间等因素,同时也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作了深入的测算分析,所以提出了20%这一引导性的目标。

来源:盖世汽车

对于这一目标,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分析认为,在理想状态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分别达到25%和20%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7.97%和31.95%,所以不论20%还是25%的目标,增长潜力要求均较高,但相较之下,20%的目标更加实际。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目前仍为政策驱动市场,2020年到2025年行业将从政策驱动发展向市场驱动为主体转移,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行业的共同努力;此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时已经面临一定的阻碍,如涉及充电基础设施完善性、产业链成熟度等方面。所以降低目标能缓解这些瓶颈带来的压力,产业和市场各方面也能协同并进发展。

在上述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辛国斌坦言,在《规划》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是有两种声音的。第一种声音更加积极一点,提出了25%的目标,这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的要求。“我们希望确定一个目标,大家努努力、蹦一下就能够得到,这样对推动产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现在从整个全行业征求意见过程来看,很多方面认为这个目标定到25%太高了。”辛国斌说,综合考虑,最终把目标定在了20%,但是按现在的产业发展状态来看,也是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实现目标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既已定下,那么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为业内思考的话题。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规模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产业发展到现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问题。

辛国斌在上述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推动实现20%这个目标,需要向欧洲国家学习,也需要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推进。其中在供给侧方面,需要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关键因素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开发先进适用放心的产品,加快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需求侧也需要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一些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措施,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包括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引领,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广力度等等,来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

对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在此次发布的《规划》中也提出了发展的具体方向,如《规划》的第三章提出,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等。在需求侧,《规划》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痛点重点关注,如第六章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

从《规划》内容与2025年目标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5年或迎来巨大变化。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此前曾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政府政策激励为导向的培育期逐步走出来了,接下来要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快速发展对产业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做好部署。

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认为,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潜力将会被很大程度地激发出来,这是整个产业和市场针对未来电动化大趋势所做的全方面发展培育换来的。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国和制造国,单一的国内市场需求仍有限,未来新能源汽车出口或将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尝试的方向,届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会实现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该资深分析师预测,到2025年,我国电动化乘用车整体渗透率将达到38%,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将达到2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

从去年12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来,近一年时间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势必让这份规划有了与时俱进的调整。一年后规划正式稿发布,其中的表述变化,值得揣摩。

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这是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后我国再次站在全局高度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稿的近一年时间里,全球新冠疫情蔓延、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化。此时,作为与国计民生都紧密关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在新格局中承载怎样的使命?

《童济仁汽车评论》对比了规划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的区别,从中我们能发现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愿景与重点任务的定位,在当前新形势下的调整。

关于汽车的“新四化”,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说得最多的还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有“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表述。

不过,在正式稿中,这一说法被修正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共享化被剔除出去。

与保留的“三化”的技术性相比,共享化更像是一种商业模式,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关联性很弱。正因如此,共享化的推行存在诸多非技术因素,也并非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此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不提共享化,也是在政策层面不对其进行鼓励支持的体现。

相比之下,在规划正式稿开篇背景中新增加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问题表述,恰恰反映出在这一年时间里,随着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快速发展、本土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大面积下滑、各大合资车企跃跃欲试,在规划层面对新能源产业的格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规划正式稿中,最引人关注就是有关于发展目标的几个数字。相比征求意见稿,整体的趋势是发展目标有所降低、宽松、减少。

首先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目标,从征求意见稿中的25%调低至20%。在2012-2020年的规划中,曾提出要在2020年达到年产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从目前的规划产能来看,完成这一目标问题不大。

但是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实际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滑4.0%。2020年受到疫情和市场大环境影响,很难出现销量跃升。从趋势上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不可能再依靠盲目扩增产能、投放新车,而是进入了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适当调低目标,也是政策规划层面经过一年的研判后,更加务实的体现。

此外,有关技术层面的目标也有所调整。2025年目标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目标从11.0kWh/100km宽松至12.0kWh/100km,删去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两项目标。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从全部修改为不低于80%。而2030年的具体目标也被全部删去。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有关自动驾驶的目标在表述上显得更加谨慎。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原有SAE定义的L1-L5标准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车企目前更加认同的,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功能界定,而非简单粗暴用L几去区分高低。

再次,规划正式稿在技术目标的表述上,增加了对充换电服务的定性愿景,与开篇“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相呼应。

规划征求意见稿上,在技术能力相关描述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燃料电池的内容。但在正式规划中,增加了“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强调“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增加“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明确的语言。

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十多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浮浮沉沉、目标不明。但是,日韩却在近十年里于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有主导潜在新市场的趋势。此次新能源汽车规划中,重新关注燃料电池汽车,事实上也是对“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同时,这也更加明确了政府将技术路线的主导权交给市场的思路。

在规划正式稿上,有几个征求意见稿之中未有涉及的表述。比如在技术层面,增加“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强调“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增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强化质量安全保障”。这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而在市场监管层面,特别增加了“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这也是对近年来新能源车企出现大面积淘汰、大量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的表态。

此外,在基础设施方面,征求意见稿中“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被修改为“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场景的细化,也让基础设施相关参与者的方向更加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疫情后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正式稿中,也大幅删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国际交流合作、标准协调与国际互认相关内容。“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表述修改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修改为“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

这些都表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里,数量与规模已经不是最被关心的事情。相应地,发展的质量、发展的健康程度、发展的协同效应,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

从2012年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到2020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日俱增。

当那个所有人都瞄着补贴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新时代里新能源汽车的意义不只是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节省多少石油资源,而是真正意义上让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汽车之家?行业]?“禁燃”的话题又热了,但对“禁燃”的理解,我们应该有更清楚的认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技术路线图2.0”)于10月27日正式发布,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信息是关于2035年的一个目标,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届时汽车产业将全面实现电动化转型。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正式对外发布了路线图2.0版本。

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此前1.0版本中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每条技术路线都有相应的研究小组和面向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

『每个技术发展方向下又包含多个细分领域』

■?千人参与编制?历时1年5个月

2015年,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并于?2016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第一版。经过几年的摸索,技术路线图1.0版本迫切需要调整,汽车产业需要对未来15年的技术重点方向及关键核心技术走势进行准确研判。

路线图2.0从2019年5月启动编制工作,历时1年5个月,1000多位涉及汽车、能源、材料、化工、信息与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交通、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产业的专家参与了编制工作。李骏说:“路线图2.0将有力支撑我国面向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十四五科技规划的研究工作。”

路线图2.0重在梳理技术短板,提出面向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愿景,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发展路线,凝练近中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确定近期优先行动项。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说,“过去五年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现在的逆全球化更要重视,路线图2.0就是为了补短板,为上游企业预判未来市场的阶段性目标,提供技术参考路线和市场需求量。”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路线图组长、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

■?当前汽车产业有喜有忧

宏观来看,能源、互联、智能革命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能源革命带来汽车传统动力向新能源汽车转变,“三电”成为汽车核心,围绕“三电”的全新产业链及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体系相继出现。互联革命与智能革命相辅相成,推动汽车产业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

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已接近2020年5L/100km的目标值,本土汽油机热效率逐渐接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箱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纯电动汽车在整车能耗、续航行驶公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步。此外,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都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技术水平同步发展。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路线图组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说:“内燃机产业可以被看作为正值壮年期,随着材料更加轻量化、耐热程度更好,内燃机的效率的还能继续提升。”对于混动技术路线,没有哪一种技术是终极的,任何技术都需要与市场结合。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不同类型的插电、增程技术的出现,也让混动市场更加多元化。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最高车速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同时,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转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但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在部分场景展开示范应用,同时我国V2X通信技术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进展也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从2016年至今国内相关汽车产业研发投入攀升,研发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3.5%左右。

我国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的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技术。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

■?2035年实现六大发展目标

李俊介绍,我国汽车技术发展有四大社会愿景和五大产业愿景。

围绕这些愿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第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第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第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第五,建立汽车智能出行体系,形成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第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另外,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预计到2035年将建成慢充桩接口达到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接口达146万端以上,支撑1.5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同时实现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换电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轻量化技术方面,近期以完善高强度钢应用为重点,中期以形成轻质合金应用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技术路线把整车整备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路线图2.0引入了整车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衡量依据。到2035年,预计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

编辑总结:

参与编制路线图2.0的专家透露,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的材料远比路线图2.0所呈现出的内容复杂的多,目标也更详细,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产业各方提供参考。实际上,2.0版本的路线图是业界期待已久的,它可以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加市场化。未来,各类构型的混动等节能技术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市场主力,从全球来看,各国家和企业的电动化战略转型都会提速,而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预期将会提前。(文/汽车之家?刘宏龙)

国务院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随着新《规划》的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有了可供参考的方向指引。从新旧《规划》的不同中也能看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激进走向成熟务实。

文/《汽车人》卢山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比于上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这8年时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趋势、竞争格局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解决发展旧问题,《规划》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一个十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高核心技术创新力,推动全价值链发展

在坚持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战略方向下,中国汽车成为全球新能源产销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核心技术缺少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质量体系不够完善、废旧电池处理需要加强等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市场面前也日益凸显出来。

《规划》对未来发展愿景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在新《规划》中,对于核心技术创新,以及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全价值链发展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规划》强调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与此同时,《规划》也重点提及了建设新兴产业生态的目标。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备受关注的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汽车人》观点:

目前,国内车企在多种动力系统的产品上已经布局广泛,特别是动力电池方面拥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体系上,仍然对海外采购有比较严重的依赖。

今年的全球疫情,也让中国的汽车产业意识到了无法控制供应链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下一个十五年,供应链的构建和强大势必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核心技术上的快速突破,更有赖于国家力量的推进,历史上举国之力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正是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参照。因此,推进兼并重组,打造龙头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快速突破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短板弱项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第一代电动车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动力电池也即将进入一波淘汰浪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将产生约24万吨的退役锂离子电池,2022年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预计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末期,中国动力锂电池退役量将超过73万吨。

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和梯次利用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动力电池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持久性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尽管中国锂资源丰富,但受限于工艺制约,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钴和镍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动力电池最高可以实现70%的梯次利用,可以极大缓解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困境,实现新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面对目前的全球新能源竞争态势,《规划》中指出: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新能源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引导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产业合作由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

《汽车人》观点:

特斯拉一家独大、跨国车企跃跃欲试,正在严重挤压自主车企在国内的生存空间。中国汽车能否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出口的突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历史经验表明,惟有开放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只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才能为中国的汽车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不搞“大跃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规划》表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汽车人》观点:

从之前的25%到现在的20%,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的务实化,说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层面正在走向成熟稳健。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产品技术本身的发展更新;另一方面,是基础配套设施普及完善。此外,也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健康状态,都对这个产业产生着巨大影响。

不搞销量上的“大跃进”,而是从构建协同发展的格局入手,帮助整个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以新能源为“抓手”,打造面向未来出行领域的整体生态体系,更有利于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的长期远景目标达成。(文/《汽车人》卢山,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部署5项战略任务

车东西

文?|?晓寒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务院于10月9日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官网

《规划》首先从整体上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分工。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

“要更好发挥政府则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随后,《规划》指出了四个关键发展方向。

1、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2、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3、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4、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一、去年已发布征求意见稿?十大要点指明方向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从公布的内容看,《规划》提到的四大发展方向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截止发稿官方尚未放出通过审核的《规划》全文。

以下为2019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的十大关键要点,涉及了未来15年新能源车的发展规模、不同类型新能源车如何共存、换电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等多方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出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规划的全貌。

1、至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

2、至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商业化应用。

3、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

4、至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5、到2025年,实现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至2.0升/百公里。

6、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下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届时将推动深化“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7、未来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车载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8、下阶段将推动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发展,同时还将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9、为给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下一阶段将加快推动换电、加氢、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10、非运营车辆充电服务将享受居民生活电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磅出炉,鼎力支持新能源电动化转型

《规划》部署的5项战略任务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排在首位。辛国斌介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规划》部署,要构建新型产业生态。辛国斌说:“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规划》还部署,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辛国斌表示:“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同时还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关于远期目标,辛国斌说:“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2035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10月9日,据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从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大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作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是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发展规划内容如下: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

随着未来新四化战略的推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相互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自主品牌在车机智能系统,网联智能化普及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品牌车企也都具有超前性的发展,例如比亚迪的“黑科技”刀片电池,在全球国际上都得到肯定认可,其技术能力都属前列。可见,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成绩还是相当可观的,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进一步赋能新能源技术产业,以提高国内自主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新能源充电设施的建设。

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目前,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使其发展前景相当乐观,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普及,是新能源汽车全面普及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国家新能源政策落地的根本。而各车企充电设备的布局上,也一直依托国家政策发展方针,不断扩大投入规模,在多方位上支持新能源充电设备的普及与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也一直从未间断,尤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成绩得到国际技术专家的认可与支持。其中也不乏国际领先汽车集团宝马、奔驰、丰田、本田等实力车企与国内先进技术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上的合作。而且,在电池制造领域上,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的表现也十分出色,频频传出与各大国际车企的战略合作。此次国家政策明确指出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国内自主品牌对外合作的信心,在新能源技术上能相互借鉴,以求更快更稳定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四,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今年,国常会就促进汽车消费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的政策,极大的提振了各大车企投入新能源市场的信心。但是,但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并不是长久性的,唯有跟随市场主流变化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来提升自身实力,只有提供高新智能的技术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汽车网评:国家政策规划的支持,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产业规模已跻身于世界前列,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虽颇有建树,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技术水准还是差距明显。如何引入世界最顶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助推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是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解决的发展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推出,将是一剂“强心针”,为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电动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指引作用。在未来,将是国内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好时机,真正实现中国的汽车强国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新能源 # 汽车 #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