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beijing_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2.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介绍3.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4.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大幅提升38.8% 将生产EU系列1、时风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大电动汽车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行业领先产品,国家级特大型企业。2、中国五征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十大农用车-农用运输车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

1.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2.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介绍

3.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4.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大幅提升38.8% 将生产EU系列

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beijing_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1、时风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大电动汽车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行业领先产品,国家级特大型企业。

2、中国五征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十大农用车-农用运输车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大型企业集团,山东省管理创新十佳企业,行业龙头企业。

3、福田FOTON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型卡车十大品牌,中国制造行业内最具成长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

4、东风DFM

东风汽车公司,十大商用车/货车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中国企业500强,全国汽车工业十强企业。东风还有重卡、龙卡等重机型运输车。

5、凯马KAMA

恒天凯马股份有限公司,十大农用车-农用运输车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之一,山东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百度百科-时风

百度百科-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百度百科-福田 (汽车品牌)

百度百科-DFM

百度百科-凯马汽车

错失蔚来后,亦庄没有再失去小米 | 汽车产经

中国生产汽车的牌子有:上海大众、长安铃木、东南汽车、东风雪铁龙、一汽奥迪、北京现代上海通用、江淮瑞风、天津丰田、长安福特、东风悦达起亚、广州本田、江铃汽车、东风风神、天津丰田、吉利汽车、五菱汽车 、天津丰田。

哈飞汽车、金程之星、奇瑞汽车、天津一汽、中华轿车、华泰特拉卡、长城汽车、昌河汽车、一汽大众、海南马自达、北京吉普、南京菲亚特、一汽汽车、郑州日产、北汽陆霸、北汽福田比亚迪汽车。

国产汽车的发展现状

自2018年5月起,车辆销售迎来了28年来首次下滑。而中国车市持续陷入了持续12个月的低迷状态,乘用车市场历月销量与往年相比持续下滑。今年六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迎来了增长,而商用车却在继续下降。

(1)“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3)“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介绍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看着蔚来一路走高的股价,北京经开区的内心或许稍有了一点安慰。

在9月初小米汽车完成了登记住所位于亦庄的工商注册后,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以及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两期产能各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下线量产。

尽管在雷军的心中,可能对武汉有着更深的情感,但在错失蔚来、极星中国总部再无进展后,亦庄终于在小米争夺战里笑到了最后。毕竟,在小米宣布造车的消息后,小米汽车的落地选址就成了众多城市争抢的蛋糕。

其实地方争抢汽车产业链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便最近几年,一些项目的大干快上最后落下了一地鸡毛,但大多数时候,整车基地的落地就意味着庞大配套产业链的引入、众多就业机会的解决以及丰厚的税收回报。

亦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有着北京要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不然也不会在当年向蔚来伸出橄榄枝。只是那个时间点上,也许是蔚来的命悬一线让亦庄没敢最终投下赌注。

但两年过后,和蔚来市值一起一飞冲天的,是整个智能汽车的新赛道,而拿下小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事实上,对于北京和亦庄来说,在传统时代里与长春、上海这样的“汽车城”相比尚存差距,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到来,格局或许将有新的变化。

小米与亦庄的天时地利人和

北京亦庄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有这样几句表述:

“《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速经开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北京打造成为世界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进下,为小米汽车项目做好保障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亦庄与小米,相互成就。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区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围绕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布局了包括采埃孚、德尔福、海纳川等数十家配套企业。

戴姆勒全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不久前在亦庄启用

同时,北京市在今年年初先后发布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对新能源和高端汽车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支持。

在汽车产业之外,经开区另3大主导产业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具体到通讯、显示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同样都与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所需的新兴产业密切相关。

此外,经开区还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从产业环境到政策扶持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构建环境支持。

小马智行和百度目前已在经开区部署自动驾驶车辆150余辆,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启Robotaxi商业化运营试点。

所有这一切,都为小米汽车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小米汽车的落地,也可以带动经开区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系统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而为了得到小米汽车,经开区也给出了以“全区之力”支持的承诺。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在亦庄投产时,项目负责人就曾提到:“多亏北京经开区在项目开工建设全流程及时提供帮扶,促进了产业园顺利投产。”

而经开区在介绍其全流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的“七促”机制时也表示:“当小米公司有意向到经开区投资兴业时,经开区负责产业发展运行调度的部门指派骨干力量担任‘项目服务管家’,每周以电话、微信或座谈的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协调多部门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这样的服务体验,有理由相信会在小米汽车项目上延续。

新汽车城的机遇

围绕小米汽车落地的纷纷扰扰背后,看似雷军走遍了众多车企和地方,但其实最可能的选项,也不过是北京与武汉,前者是小米深耕多年的城市,而后者所处的湖北是雷军的故乡。

两个城市,也代表着新兴力量和传统汽车城的一个缩影,以及新兴力量在这场新的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当互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与汽车越来越深度融合时,行业前沿所最需要的或许已不再是生产制造本身,而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产业。需求的变化,也让汽车城的版图有了改变的机会。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

比如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程序员常用的Github网站统计的程序员所处城市分布可以发现,北京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在全球也进入前三。

而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是一个缩影,从小马智行的楼教主到Momenta的曹旭东,还有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文远知行CTO李岩……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带着清华大学校友的烙印。

也许过去清华、北理工的车辆工程专业在国内同样属于顶尖,但毕竟最核心的制造基地并不在北京。而到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北京大概就是“产学研”的贯通之地。

当然,北京在汽车领域本身也有着储备,北汽集团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同时还有戴姆勒、宝马、奥迪这样的跨国车企在北京布局研发中心,这同样为北京可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竞争,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类似的城市则是合肥。

当初投资蔚来不仅获得了资本上的丰厚回报,也一举奠定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随后合肥又引入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成立大众安徽,建立新能源车研发生产基地。

押宝蔚来成为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成功的投资

过去很长时间里,安徽寄希望于建立“大安汽”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安徽也一直都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核心区域,但工业基础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让合肥可以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聚焦之地。而在2020年,依靠蔚来的快速增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的7.7%,整体汽车产量也重回百万。

而在今年安徽省印发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到,要打造3到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如果说要成为北京、合肥还需要一些积淀,那么随着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更多“小地方”破局的机会。比如湖南衡阳牵手蘑菇车联,正在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队;比如无锡在V2X领域布局,吸引了奥迪、华为等企业在此进行车路协调自动驾驶测试。

写在最后

Auto X创始人肖建雄曾在采访中对汽车产经表示:“我们今年要新增1000个工程师,但人才很难找,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研发中心开到他家门口,在人才聚集的北上广深,统统都开研发中心。”

这也代表了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布局的走向与趋势。

而以亦庄为代表的区域,之所以能够留住像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相信小米所看重的,也更多是新产业的布局,而非传统制造本身。或许,这也是让雷军忍心舍弃对武汉的情感,而留在北京的理性。

当然了,从当年放弃蔚来到如今留住小米,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北上广深等十大城各有痛点

工厂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采育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和路1号,是一家新能源电池系统方案供应商,由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领先企业: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电池关键材料)、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汽车)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共同出资组建。

公司在2010年7月与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与行业内多家技术领先的厂商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与公司合作的整车厂商有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环卫、公交、出租车、物流车等系列纯电动商用车)、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Q60/SAAB93、C30、M30等系列纯电动乘用车)、长安股份有限公司(纯电动出租车)、浙江众泰汽车有限公司(纯电动出租车)、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时风纯电动微型车)、芬兰山特维克集团(Sandvik)(纯电动自倾卡车、钻探机车)等。

与公司合作的动力电芯厂商有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冠硕电子有限公司,日本东芝集团等,均为普莱德设计的动力电芯代工生产。此外,公司也与业内知名的电池管理系统厂商、电池箱体厂商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

目前公司已建成并投产年产2.4亿瓦时的世界第一条动力电池模块全自动生产线(I期)。产品研发、生产及质量管理已获得ISO/TS 16949的国际认证并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追溯和售后服务体系。公司按照国家标准自建的实验室具备环境、机械、性能3类超过20个项目的测试和验证能力。

2010年6月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黑龙江鸡西市奠基,计划总投资25亿元,5年内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产业基地,形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电池标准化模组设计、电池系统快换、电池运行控制、电池系统热管理、电池单体智能均衡等也内领先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普莱德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具有安全、优质、高效、环保等独特优势,应用于运输及能源的多个领域,为新能源汽车、汽车充电站以及电网储能系统等完美配套。目前仅北京市场就有超过1500辆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普莱德产品。公司正在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取得4项国家专利并有超过10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公司管理团队来自于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目前员工总数约160人,超过80%拥有学士以上学历。公司技术支持团队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汽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科研机构的院士、教授和专家组成。

普莱德公司是能源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北京市汽车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理事会成员。公司本着追求卓越,产业报国的理念,通过团队的奉献、学习和创新,正逐步发展成为技术领先、管理一流、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国际化清洁能源企业。

北汽新能源年产能大幅提升38.8% 将生产EU系列

从引进新能源 汽车 项目到打造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从争夺“小米 汽车 ”到“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各个地方政府都将新能源 汽车 视作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的强烈愿望。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武汉、重庆等传统 汽车 产业重镇,再到合肥等新兴 汽车 产业基地,广袤辽阔的中国城市版图上, 汽车 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正在加速向前推进,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高地正在形成。

究竟哪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走在前面?各个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优势何在?又面临哪些发展痛点和难点?

以城市为坐标,今年8月以来,21世纪经济报道持续推出了重磅系列报道——《 汽车 新商业地理 | 寻找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高地》,分析解读了国内多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产业。

11月17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1中国 汽车 新创峰会上,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我国新能源 汽车 城市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面临的发展难题,为推动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集群的形成给出建设性意见。

《报告》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合肥、武汉十个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靠前的城市,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推广应用等5个维度、10个指标,对各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解读。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 汽车 进入市场化阶段,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价值链将逐步形成,产业发展重心将发生转移,出现“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为发展中心,形成优质产业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能源 汽车 总产能达2669万辆,而当年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

21世纪新 汽车 研究院通过查询公开资料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项目产能建设规划建设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新能源 汽车 规划产能均已超过150万辆。

这五个省份中,只有广东省是传统的 汽车 强省,其余四省并不是传统的主要 汽车 生产基地,不过,毗邻上海的江苏、浙江两省 汽车 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一定产业基础,而陕西省和江西省此前的整车制造项目极少。

整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地,招商引资的热情和实际落地效果也明显优于我国传统的 汽车 工业重镇东北地区。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仍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相关条件较为成熟的城市为主。近年来,部分二三线城市虽然有部分产业布局的举措,也引进了相关企业,但以实力薄弱的企业为主,当地产业链布局不善,这些企业的发展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制约,有可能会造成新能源 汽车 产能过剩的问题。

自2014年以来,国内出现了近百家新造车公司,部分地方政府提供了土地、资金、政策、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一些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建成了生产基地,但是迟迟造不出来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更有一批企业已经倒闭,留下了不少“烂尾”项目。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其实现在的新能源 汽车 的产能已经远超规划和实际需求。再者,某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失败后,存在难以归责以及文过饰非等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布局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热度较高的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并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北上广深在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市场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类是传统的 汽车 基地,但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原有的传统车企,暂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新型互联网造车公司。以武汉、重庆为代表的传统 汽车 生产基地,面临着转型的难题。

第三类城市,在传统 汽车 拥有一定基础,但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当地企业,试图抓住新能源 汽车 的机会,对于引进新造车项目的态度更为积极。以合肥、南京等城市为代表,引进了一批新造车公司,从而打造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报告》指出,目前,尽管主流新能源 汽车 城市产业布局已有一定基础,但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发展难题亟需解决。

北京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外迁,亟需引进 “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的造车项目,补齐北京在智能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形成新能源 汽车 “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

上海的劣势在于,一是对企业端的资金支持有限。相比较而言,上海在政策层面主要以优化行政流程为主,辅以为数不多的补贴,资金方面的支持较少,某造车新势力原本计划在上海嘉定区建厂生产,但受制于资金链,转而投靠能给它投资入股的另一城市;二是运营成本偏高。尽管上海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源源不断的人才,但租金高,人力成本也高,更适合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不太适合处于发展初期的、规模偏小的、资金相对紧的企业;三是集成电路、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相对较弱。

广州则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尽管广汽埃安、小鹏 汽车 今年销量捷报频传,但体量仍然相对较小。其次,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要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话语权,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此外,广州市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迫切。

深圳市一方面土地空间紧缺,需要打破行政属地概念,优化深圳各个区域间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联动中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尽管深圳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高校林立,深圳在人才方面的表现仍有差距。

对武汉和重庆市而言,一方面,当地的传统车企面临着转型压力。另一方面,在新造车的投资浪潮下,都没有引入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鲜血液,产业活力有待激活。

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将重新塑造产业的格局,新机遇下优胜劣汰的出现,如果转型不顺利,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影响当地多家公司,形成连锁反应。

因此,车企转型必须提速,同时,当地的产业链公司需要同步升级进步,并引入在新能源 汽车 及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优质的供应商企业,从而将体系化的竞争优势延续。

对于合肥、南京、杭州等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正在崛起的城市而言,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扬长去短,以新思路搭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这些城市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还处于成长状态,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优势不足,现有产业规模不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以优质整车为代表梳理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协助明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规模化增长的实现,促进当地产业链体系的全面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第一批头部互联造车新势力,与不同的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的合作,各个地方政府下一个阶段要引入更多优质的产业链企业,从而促进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继续加大鼓励企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车企通过市场竞争活下去,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生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网上车市日前获悉,北汽新能源投资4.6976亿元对黄骅生产基地产能进行扩充,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投入运行。此次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将具备15万辆的新能源车生产能力,这也使得北汽新能源现有年产能从18万辆提升到25万辆,整体提升38.8%。

该基地目前具备12万辆卡车以及8万辆乘用车生产能力,乘用车主要生产EU换电版,该车售价12.9万元,采用的是租用电池模式,续航300公里,2分46秒可完成电池换电。

实际上,北汽新能源黄骅基地原本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汽有限),在2011年建设年产2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卡车12万辆/年、乘用车8万辆/年)。随后在2015年,北汽集团重组收购北汽有限,12万辆卡车项目暂停建设。

2018年9月份,北汽集团调整战略发展规划,将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资产整体转入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黄骅分公司。

从2019年实际情况来看,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生产的两款新能源汽车,主要满足城市物流运输需求及出租车、网约车(如滴滴)市场需求,整车产量目标为4万台,其中,EU300换电版占3万台,407EV电动物流车1万台。该基地新能源车产能扩充项目完成后,释放出新的产能,有望生产EX等其他系列车型。

北汽新能源目前拥有北京采育、青岛莱西、河北黄骅、江苏常州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采育基地为试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动力零部件以及动力总成产品;青岛莱西基地定位为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EX3、EU5等);黄骅基地规划定位为经济型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EU换电版);江苏常州基地规划定位为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EX360等)。

此外,北汽新能源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端智能生态工厂,一期规划总投资额25亿元,总产能12万辆,分期实施,一期规划产能5万辆,该项目已经在建设中。

根据北汽新能源此前发布的“2029计划”,未来十年中,北汽新能源将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共40余款全新产品。加上北汽新能源总保有量近50万辆,连续7年纯电动车销量第一,扩充产能也在情理之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