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对比 车型对比

小米汽车工厂选址地即将水落石出_小米汽车工厂产能多少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后 小米汽车尚缺造车资质2.小米造车最新进展:大概率坚持自建工厂 无意收购与代工易车讯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财联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信息称,备受行业关注的小米汽车或将用北京+武汉的双工厂模式造车,即在通过收购方式以获得产能和生产资质以便迅速投产,同时另选址自建厂保证接下来稳定的产能需求。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之前,小米即将接手宝沃北京工厂的消息便已甚嚣尘上。报道称,目前北京市

1.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后 小米汽车尚缺造车资质

2.小米造车最新进展:大概率坚持自建工厂 无意收购与代工

小米汽车工厂选址地即将水落石出_小米汽车工厂产能多少

易车讯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财联社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信息称,备受行业关注的小米汽车或将用北京+武汉的双工厂模式造车,即在通过收购方式以获得产能和生产资质以便迅速投产,同时另选址自建厂保证接下来稳定的产能需求。

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之前,小米即将接手宝沃北京工厂的消息便已甚嚣尘上。报道称,目前北京市有关方面正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推进收购宝沃一事,将宝沃18万辆产能转入小米汽车项目。如无意外,这一方案或在9月内落地。

不过,宝沃汽车工厂现有产能显然无法满足小米汽车未来十年多达百亿美元的投资。诸如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多基地布局模式或也是雷军的之一。近期出现在某招聘网站上有关小米汽车武汉工厂招聘部分操作工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雷军的。

据招聘公司相关人士的消息称,现在入职的话,先去小米的中控和车身的供应商工作。等工厂建好后作为储备人才纳入。小米汽车可能已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完成了自建工厂的选址,并很快会开工建设。

在小米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后,不少城市均向小米抛出了“橄榄枝”,但武汉的呼声最高。此前,武汉市商务局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作出回应称,武汉市招商部门已与小米进行了交流,目前正在与该公司积极对接和推进小米汽车项目落户武汉。

值得一提的是,毗邻汉南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发展的湖北仙桃市,也在小米汽车湖北版图的范围之内。一份网传文件显示,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的仙桃高新区的合作内容,就包括了小米研发基地。

一位仙桃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访时表示,小米现在在仙桃有一个工业产业园,但小米汽车的工厂和研发中心都还在谈,都没有最后定。现在湖北正在推进五县融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争取,最后落在哪里不好说,但仙桃机会比较大。

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后 小米汽车尚缺造车资质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不是铁岭,而是车都。

虎年伊始,在房地产喊冷、汽车业回暖——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井喷——春风下,国内热衷发展汽车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纷纷加码布局新汽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大有把自己的老区、新区、特区、开发区变成新的“造车区”——“车都”的虎劲。

最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月12日,在辽宁发布公众号(辽宁省官微)推发文章《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中提及:“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就像此前小米总部和工厂落地北京之前的桥段一样,这篇文章火了一天——没活过半集——就去领盒饭了:辽宁发布公众号很快选择删除,特斯拉官方澄清道为不实消息。

相比被段子害惨的“投资不过山海关”,首都的招商引资最近是杠杠的。

2022年1月,北京市先后公布2022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动车是亮点: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提高产能、投放新能源产品;完成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工厂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在继小米汽车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的造车项目——集度已在北京悄然设立新总部,并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度工作总结,无意中泄露这一“天机”。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到:2022年,北京市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老汽车切换的当口,北京并不满足近几年发展受到挫折的北汽新能源,同时看上更有活力的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以及下场造车的百度等科技企业。

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新工厂是在原停摆了2年的北京现代一工厂厂区上进行改造,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此前被武汉、合肥、长春等地“追晕”的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将下线开产。

不仅是沈阳、北京,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主要城市的领导更是亲赴企业一线,鼓劲加油,摇旗呐喊,希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保持稳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合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更是新年放大招,加强招商和营商环境营造力度。

2022年2月10日,安徽郑栅洁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带头开展现场办公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一位外地来皖投资的企业家说,这次活动“别开生面”,犹如“春风拂面”,看到“三个转变”:从“企业被动找领导”转变为“领导主动找企业”,从“企业多次多头找”转变为“领导分批逐一听”,从不仅解决了“一个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一类问题”。

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从当下及未来来看,失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就缺乏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增长、保就业等最强“发动机”,而现在还不“变速、换挡、转向”,等到灯枯、油尽就没有带电、再见艳阳的机会。

新一轮底特律、汽车城、车都、车谷的大城竞争,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个省市把汽车当做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或第一产业的城市,更是把当地车企当做香饽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万亿级增长极。

汽车商业评论从各地的官方发布探寻出虎年一些地方对当地汽车产业渴求和希冀。

1月22日,吉林、来一汽慰问一线员工,调研生产经营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

中国一汽官微报道说,陪同的还有省委常委、常务副,长春市委副书记、王子联,省秘书长等省市大员。

来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实地察看零部件研发、生产线运行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员工,提前送上节日祝福,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座谈会上介绍一汽2022年生产经营及一季度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过去一年,“省市大力支持 一汽 克服重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把“缺芯”等影响降到了最低,改革更加深入,创新更加突出, 红旗 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他希望一汽牢记殷殷嘱托,保持昂扬斗志,续写“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省市将一如既往为一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表示,2022年,一汽将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统领,以用户为中心,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认真抓好九大方面重点工作,向着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月7日虎年开工第一天, 上海 市委书记走访 上汽集团 旗下的捷氢科技,详细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及核心技术研发情况,走进车间察看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捷氢科技官微报道说,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捷氢科技董事长和捷氢科技总经理结合发展实际,就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支撑、全产业链贯通以及运营政策保障等谈了想法建议。

仔细询问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当前存在的瓶颈难点,鼓励企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攻坚突破力度,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更好更快、更加精准地对接、落地、见效。”他希望企业把优势做优、把长板拉长,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快推动形成有影响力、有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实施。

2月14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全年目标,加压奋进、比学赶超,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全年再续精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入交流,仔细听取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察看整车生产线,了解整车制造和销售情况。

他希望东风公司抢抓机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共同推动武汉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表示“相关区和部门要一如既往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来到汉南片区百亿项目现场,走进项目工地,仔细听取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优化服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座谈会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和一季度开门红等工作作了汇报。 希望武汉经开区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全国经开区方阵中争先进位。

(中国车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及汽车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此前的2月10日,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和工委副书记、区长与东风本田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 本田 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整车工厂建设,携手推进 东风 本田 汽车年产销达到百万辆规模。

2月7日——春节期后上班的第一天,重庆市领导分别前往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重点企业调研,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重庆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赴西部(重庆)科学城实地调研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生产情况。

在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领域拥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展厅,观看核心产品展示,了解关键技术指标性能优势。

车间里机器人在生产线忙碌,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等情况。他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企业抢抓机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立足存量做优增量,持续推动汽车产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祝愿金康公司在新的一年发展越来越好。

2月1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重庆分社社长调研赛力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总裁等陪同调研。参加座谈并对小康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再接再厉发展好新能源汽车。

2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和江北区委书记一行莅临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参观调研,看望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表示,“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将不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广汽集团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希望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走进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的总装车间、电池车间、科技展厅、造型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品牌打造等情况,并与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一线员工深入互动交流。

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取得的成绩:广汽集团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令人自豪的民族品牌,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特别是面对肺炎疫情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冲击,广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汽车产销、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超出预期,充分发挥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以招商引资和豪赌出名的合肥市一开年就加码工作强度。2月12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今年第1次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做到“四个靠前”:政策发力靠前、程序审批靠前、指导工作靠前、破解难题靠前,力保不让一个项目因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而受困。

强调, 理念 要新,标准要高,速度要快——“宁让程序等项目、不让项目等程序”。

说起合肥市对于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重大战略项目敢大胆出手跟投、领投,要数合肥与 蔚来 的故事。 蔚来 汽车创始人、董事长这个“2019年最惨的男人”,曾向全国18个城市求援,最后只有合肥把 蔚来 从ICU(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回来,重获新生。

实际上,2020年一季度尽管还在疫情中,合肥派出的多路“侦察兵”,把朋友圈问个遍,查了个底朝天。这用合肥市委书记的话说,合肥这个投资团队拼的不是手气是手艺。

让汽车圈记忆犹新的是,2021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6月10日在合肥开幕首日。特地抽出时间,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参会嘉宾分批会谈。

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智能电动汽车是合肥战新产业的重点方向,合肥坚持以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创造了很多政企合作成功案例。欢迎更多企业家、投资家来肥共话合作,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据说安徽省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工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工作,还是某个具体产业链的链长。因为合肥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押中了半导体企业长鑫和兆易创新及造车新势力蔚来,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合肥也得了一个绰号——伪装成的最佳投资机构。

合肥首先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作为招商目标——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不管是请院士专家和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大半个汽车圈来开研讨会,还是请顶尖咨询公司来做咨询,关键是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然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缺哪些,那就精准出击,把它拉到合肥。

可谓,目标非常精准,一个个上去谈;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就给创造条件;目标企业正在推动什么策略,就配合策略;今年谈不成,那就明年接着来,直到拿下目标。这一点,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其他新一线城市,例如南京,同样把汽车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南京被称为引进造车新势力最多的城市,虽然所剩牌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多,但南京在2月7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南京发布微信号说,这是该市出台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16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汽车商业评论也提醒各地,许多地方都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性是好的,但能否大家都成为车城或车都,这还要取决于许多方面,尤其是否具备基础条件。

一是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并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汽车城。

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划总产能达2669万辆,远超实际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即使按照2021年销量289.3万辆来算,产能利用率也不过11%。

二是底特律向来并不是自封的,是水到渠成,车到路有,车到城起,你做好了,别人自然承认你。

三是不搞汽车城建设,做精做强做大某一汽车链上的零部件——做新型汽配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城同样也很好。

50多年来持续研究产业现象并有数部“汽车强国”书籍出版的汽车专家程振彪建议,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搞成投资热,结果没有效益,最后损失很大。“不是不要远大目标,而是不要好高骛远,轻视了基础和做扎实功。”

小米造车最新进展:大概率坚持自建工厂 无意收购与代工

近日,小牛创始人李一男的造车创业项目,随着自游家NV的亮相进入了新阶段。而早期高调宣布造车的小米、百度反而推进缓慢,股价也在不断下跌。当然也不是全是坏消息,小米先是内部邮件确认,任命 ARCFOX 极狐汽车前 总裁 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

另外,2022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802亿元。其中在先进制造业栏目中,小米汽车项目排在新建项目第一位,意味着将在今年加快开工建设。这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造车项目入选北京市重点工程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发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坐拥首都优势地位的北京市也不例外。据市发改委日前介绍,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22年北京市将继续实施"3个100"市重点工程,突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新需求,集中推进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今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2万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802亿元。

去年的11月27日,北京亦庄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随着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据悉,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而在签约之后,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也入选了今年的北京市重点工程,先进制造业栏目中,小米汽车项目排在第一位,意味着将在今年加快开工建设。目前,相关的土地腾退和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小米汽车制造基地将坐落于亦庄与通州交界的马驹桥智造基地,其中一期是一片农田,二期则涉及村落拆迁。据悉,"马驹桥智造基地腾退指挥部"去年已经成立,制造产业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总占地650公顷(50亩),分东部3300亩、西部4平方公里(约6000亩)区域。

按照最快的工期建设,小米制造基地估计需要一年的时间,毕竟它是全新的入局者。像 特斯拉 这样的熟手,上海超级工厂也用十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行业纪录。因此,首款车2024年推出也算是按照既定节奏了,不知道是否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目前,小米汽车相关的高层管理人员正逐步到位。

造车高端人才基本到位

尽管工厂建设还是加速推进,不过小米汽车的在人才引进上也是不惜重金。首先挖角吉利研发关键人物——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或许是竞业协议的限制。胡峥楠加入了雷军管理的顺为资本担任投资合伙人。

今年年初,小米集团发布内部邮件称,任命于立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兼小米汽车北京总部政委,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这个任命可以看出,极狐的工作经验让于立国成为小米汽车的二号人物。

而除了汽车行业内人才,雷军还将一批精兵悍将投入造车业务,包括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总裁卢伟冰、CFO林世伟,以及分管人事、大家电等业务的几位联合创始人。可以说,为了造车小米重金投入,承诺要在10年内拿出100亿美元,而且首批已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造车资质依旧是拦路虎

除了人才和基地基本准备就绪,造车资质依旧是小米的拦路虎。此前有消息称小米有意收购宝沃工厂,而现在自建基地,或许是要找更便宜的造车资质,当然也可能依靠北京市来申请造车增资。而以蔚小理为例, 蔚来 用的代工模式,用的是 江淮 的生产资质,理想则是通过收购力帆工厂获得生产资质。小鹏先期是海马代工,后续自建工厂获得生产资质。

尽管小米,作为蔚来和小鹏背后的投资人,雷军对造车这件事有多烧钱应该不陌生。但为了IT企业转型,雷军依旧大手笔造车,也算是顺势而为。毕竟苹果、华为等早已开始布局汽车行业。财报显示,小米2020年全年净利润130亿元。如果按照雷军,每年拿出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亿元)造车,相当于花掉小米一半的净利润。

这样的烧钱造车,并未让雷军停步,相反为了造车小米还先后投资了包括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几何伙伴、裕太微电子、孔辉汽车、黑 芝麻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智能、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等在内的多家供应链企业,涵盖ADAS、高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4D毫米波成像雷达、车载芯片、电池等众多核心技术领域。 @2019

易车讯 近日,消息人士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小米公司不会收购产线或用代工生产的方式,大概率还是继续走自建工厂的路径,按照2024年量产的时间表,时间完全来得及。此外,10月中旬就可以完成小米工程样车的软件集成,随后开启各项测试。”此前,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的雷军声称:“不会再对外回应关于小米汽车的信息,仅会在官方渠道披露。”因此无法获得小米公司对此消息的评论。

在8月11日举行的2022雷军年度演讲上,雷军表示:“汽车工业各个板块都非常复杂,其中最复杂非自动驾驶莫属,同时自动驾驶也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决胜关键点,小米造车自动驾驶将用全栈自研算法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的目标为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雷军表示,小米造车自动驾驶项目第一期研发投入33亿元,专属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目前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现场大屏幕还公布了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的测试。

从现场展示来看,小米当下的自动驾驶技术,与其它智能车企已经公布的水平类似(比如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主动变道超车、自动驶入匝道、斑马线礼让行人、车辆召唤、自主代客泊车等),但这也只是开始,未来小米也会推出更强的自动驾驶系统,毕竟要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不过,雷军说这是小米汽车500天的成果,这并不“准确”,因为展示的成果,绝非“从零起步”500天能实现的,而是基于小米去年收购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eepMotion。

DeepMotion于2017年创立,被小米收购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在收购之后成为小米自动驾驶团队的重要组成,自然也是基于之前的技术路线开展,包括小米也一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无论是黑芝麻还是禾赛科技等,也会成为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好帮手。?

小米下场造车,起点确实很高,尽管“年轻人第一辆车”可能不会在“10万以下”,但谁说年轻人就一定要“便宜”的车呢?

年轻人才是智能汽车的最核心的受众,或许雷军是想到了这一点,才决定以“智能”满足年轻人对于汽车的追求。

即便要做“便宜”的车型,在此基础之上做减法,并不难。

根据此前的爆料,雷军对小米汽车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只要在小米科技园办公,几乎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小米汽车单独所处的办公楼里,目前小米公司不少员工对此感到兴奋。

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动作频频,包括去年宣布小米汽车落户北京,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称:“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未来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8月具体车型销量预计9月9日登陆易车App“销量榜”,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文章标签: # 汽车 # 小米 # 发展